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和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1 23:43:19  浏览:99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和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

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和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

宁政〔2004〕文19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赛岐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和《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德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十一月三日



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


总   则

  为了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奖励在宁德市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个人,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推动我市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宁德市人民政府设立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其奖项类别:
  (一)宁德市科学技术杰出人才重大贡献奖(以下简称宁德市科技重大贡献奖);
  (二)宁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以下简称宁德市科技进步奖)。
  二、宁德市科学技术奖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宁德市人民政府维护科学技术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申报、推荐、评审、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三、宁德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宁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四、宁德市人民政府设立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专业评审组,依照本规定,负责宁德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选由宁德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宁德市人民政府批准。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宁德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办理日常事务。
五、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管理参照国家、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六、鼓励国内外组织、个人以捐资、赠与等方式参与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

宁德市科学技术奖的设置

七、宁德市科技重大贡献奖授予在下列科学技术活动中,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卓有建树的;
(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重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三)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直接授予宁德市科技重大贡献奖。
宁德市科技重大贡献奖不分等级,每两年评审一次,每次授奖人数不超过2名。
八、宁德市科技进步奖授予在我市实施科技开发研究、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要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或在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下列组织、个人:
(一)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性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
(2)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3)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
(二)在科学技术发明中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方法、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
(2)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
(3)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三)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要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四)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五)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保障工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宁德市科技进步奖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每二年评审一次,每次授奖项目数不超过30项。

宁德市科学技术奖的推荐、申报、评审和授予

九、宁德市科技重大贡献奖候选人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宁德市直有关部门向宁德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推荐。
十、宁德市科技进步奖候选项目必须经过科技成果评价和科技成果登记,并填写统一格式的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按属地关系推荐申报:属各县(市、区)的由所在地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推荐,属宁德市直单位的由项目完成单位的主管部门推荐。
驻宁省属以上单位完成的并在我市实施的项目,可直接向宁德市科技行政部门申报。
十一、申报与推荐单位应提供真实、可靠的申报与评价材料。
十二、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候选人和候选项目的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申报项目的社会公告、异议处理。
专业评审组向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提出获奖人选和奖励种类及奖励等级的建议。
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对专业评审组建议的获奖人选和奖励种类及等级进行审查和表决,提出授奖意见,报宁德市人民政府批准。
宁德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规则由《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实施意见》具体规定。
十三、宁德市科技重大贡献奖报请市长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宁德市科技进步奖由宁德市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
十四、宁德市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数额为:
(一)宁德市科技重大贡献奖奖金数额每人15万元人民币,其中5万元属获奖个人所得;10万元由获奖个人自主选题,用作科研经费。
(二)宁德市科技进步奖奖金数额为:一等奖2.0万元人民币,二等奖1.0万元人民币,三等奖0.5万元人民币。
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经费每年30万元,列入宁德市财政年度预算。每二年评审一次,每次的额度为60万元人民币,由宁德市财政专项列支,并随宁德市经济总量的增长适时增加科学技术奖励经费数额和奖金额度。
十五、宁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贡献应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评聘职称和享受有关津贴的依据之一,纳入市委组织部的高级人才队伍管理范围,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法 律 责 任

十六、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它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它不正当手段骗取科学技术奖的,由宁德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宁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奖金。
十七、推荐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奖项的,由宁德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通报批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十八、社会力量未经登记,擅自在我市设立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的,或者社会力量经登记在我市设立的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在科学技术奖励活动中违规收取费用的,依照国家、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或取缔。
十九、参与宁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的有关工作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附 则

二十、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实施意见


总 则

  为了做好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证宁德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 根据《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以下简称奖励规定),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 本实施意见适用于宁德市科学技术奖的推荐、申报、评审、授予等各项活动。
  二、 宁德市科学技术奖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结合;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 宁德市科学技术奖的推荐、申报、评审和授予,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四、 宁德市科学技术奖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
  五、宁德市科学技术奖是宁德市人民政府授予公民或者组织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六、宁德市设立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和若干专业评审组,负责宁德市科学技术奖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及评审工作。
  宁德市科学技术局负责宁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宁德市奖励办公室)设在宁德市科学技术局,负责日常工作。

奖励范围和标准

  七、奖励规定第七条第(一)项所称“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是指候选人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或者特别重大发现,丰富和拓展了学科的理论,引起该学科或者相关学科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
  八、奖励规定第七条第(二)项所称“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重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是指候选人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完成重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或者完成系列研究成果、技术发明,应用推广,形成支柱产业,使我市本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五千万元以上。
  九、奖励规定第七条第(三)项所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 是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或者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奖一等奖的前二名主要完成人。
  十、宁德市科学技术杰出人才重大贡献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工作。
  十一、奖励规定第八条第(一)项(1)所称“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是指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者其科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
  奖励规定第八条第(一)项(2)所称“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是指该发现:1、在科学理论、学说上有创见,或者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2、学术上处于国内先进以上水平;3、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或者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奖励规定第八条第(一)项(3)所称“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是指主要论著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者作为学术专著出版一年以上,其重要科学结论已为国内外同行所引用或者应用。
  十二、宁德市科技进步奖基础研究类项目授奖等级根据候选人所做出的科学发现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进展,学术上达到国际先进以上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相关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在科学上取得较大进展,学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较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在科学上取得较大进展,学术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一定作用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十三、奖励规定第八条第(二)项所称的“产品”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药品以及生物新品种等;“工艺”包括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材料”是指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物质等;“系统”是指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技术发明类的授奖范围不包括仅依赖个人经验、技能和技巧又不可重复实现的技术。
  十四、奖励规定第八条第(二)项(1)所称“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是指该项技术发明为国内外首创,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是其主要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各种公开出版物、媒体及各种公众信息渠道上发表或者公开,也未曾公开使用。
奖励规定第八条第(二)项(2)所称“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是指该项技术发明与国内外已有的同类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思路有创新,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综合优于同类技术。
奖励规定第八条第(二)项(3)所称“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是指该项技术发明成熟,并实施应用一年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十五、 宁德市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类项目授奖等级根据候选人所做出的技术发明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属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技术上有重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国内领先以上水平,推动了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评为一等奖;
属国内首创,或者国内外虽然已有,但是尚未公开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了本领域的技术进步,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评为二等奖;
属国内首创,或者国内外虽然已有,但是尚未公开的技术发明,或者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省内领先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评为三等奖。
十六、奖励规定第八条第(三)项所称“技术开发项目”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取得或者生产出具有较大市场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新品种等,并应用推广的科学技术成果。
十七、奖励规定第八条第(四)项所称“社会公益项目”是指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资源调查及其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及其防治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取得的,或者在计量、技术标准、科技信息、科技立法、科技档案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中取得的,并应用推广的科学技术成果。
十八、奖励规定第八条第(五)项所称“重大工程项目”是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大综合性基本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工程等工程项目。
十九、宁德市科学技术进步应用、推广类候选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技术创新性突出:在技术上有重要的创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形成了产业的主导技术和名牌产品;或者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装备和改造,增加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或者技术难度较大,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技术难点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行业的先进水平。
(二)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经过一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三)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项目实施后,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了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十、 宁德市科学技术进步应用、推广类项目的评定标准如下:
(一)技术开发项目
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成为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程度高,对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作用,并创造了重大经济效益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对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作用,并创造了较大经济效益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对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作用,并创造了一定经济效益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二)社会公益项目
  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学术、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并在本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对科技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学术、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本行业内得到较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对科技和社会进步有较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在技术上有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学术、技术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已经在本行业内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社会效益,对科技和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三)重大工程项目
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进步有重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进步有较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有一定作用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二十一、宁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实行限额。每个项目的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一等奖的人数不得超过7人,单位不得超过5个;二等奖的人数不得超过6人,单位不得超过5个;三等奖的人数不得超过5人,单位不得超过5个。

评审机构

  二十二、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宁德市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
  (二)审定宁德市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的评审结果;
  (三)为完善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提供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解决宁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中出现的其他重大问题。
  二十三、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共20--25人。
  主任委员由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宁德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及有关领导担任,秘书长由宁德市科学技术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委员由科技、教育、经济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行政部门领导组成。其人选由宁德市科学技术局提出,报宁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聘任。
  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四年。
  二十四、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评审组,负责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初评工作。初评结果报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二十五、各专业评审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1—2人,成员若干人。
  建立宁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库。专业评审组专家在专家库中挑选后由宁德市科学技术局聘任,实行动态管理。
二十六、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专业评审组成员以及工作人员应当对候选项目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保守秘密。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推 荐

  二十七、 推荐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应当是在项目设计、发明、研究、开发、投产、应用推广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完成人员,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候选人。
二十八、推荐宁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单位应当是在项目发明、研制、开发、投产、应用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主要完成单位。
各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得作为宁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候选单位。
二十九、申报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应当填写统一格式的申报书,推荐单位推荐的候选项目或候选人必须符合宁德市科学技术奖的要求,提供必要的证明或者评价材料。申报书及有关材料应当完整、真实、可靠。
三十、凡是存在知识产权、项目完成单位和完成人等方面争议的,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推荐参加宁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
三十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且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项目,如动植物新品种、实验动物、食品、药品、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等,在未获得主管行政部门批准之前,不得推荐参加宁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

评 审

  三十二、宁德市奖励办公室负责申报材料的形式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推荐材料,要求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补正,逾期未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规定的,不提交评审并退回推荐材料。初审合格的候选人或候选项目经公告无异议,提交宁德市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进行评审。
  三十三、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对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各专业评审组的评审结果进行审定。
三十四、宁德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规则如下:
(一)初评由专业评审组以会议评审方式进行,各专业评审组对各推荐材料在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难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诸方面,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会议以无记名投票表决产生初评结果,并提出推荐授奖等级和具体的推荐理由及意见。
(二)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以会议评审方式进行评审,以无记名投票表决产生评审结果。
(三)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评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多数委员参加,表决结果方可有效。
(四)宁德市科技重大贡献奖应当获得到会委员数的五分之四 (含五分之四) 多数通过。
宁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应当获得到会委员数的三分之二 (含三分之二) 多数通过。
宁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项目应当获得到会委员数的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以上通过。
宁德市科技进步奖总项数30项,一等奖2项(占7%)、二等奖8项(占27%)、三等奖20项(占66%),评审结果必须在限额范围。
三十五、宁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被推荐为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候选人,不得以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或者专业评审组成员的身份参加当年推荐项目或候选人的评审工作。

异议及其处理

  三十六、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接受社会的监督,评审工作实行异议制度。宁德市奖励办公室将审查的候选项目和候选人向社会公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候选单位、候选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30日内向宁德市奖励办公室提出。逾期而且无正当理由的,不予受理。
三十七、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书面异议材料,并提供有效的证明文件。
提出异议的单位、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写明通讯地址;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
凡是匿名材料或者单位未盖公章的不予受理。
三十八、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凡是涉及候选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以及项目申报书和推荐意见填写不实所提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排序的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
推荐单位或完成单位、完成人对评审等级的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
三十九、宁德市奖励办公室在接到异议材料后,应当对异议内容进行审查,如果异议内容及其证明材料符合奖励规定和本实施意见规定的,并能提供充分证据的,应予受理。
四十、实质性异议由宁德市奖励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推荐单位协助。涉及异议的任何一方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推诿和延误。推荐单位接到异议通知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核实异议材料,并将调查、核实的情况报送宁德市奖励办公室审核。宁德市奖励办公室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奖励委员会委员、专业评审组成员,或者有关专家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非实质性异议由推荐单位负责协调,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送宁德市奖励办公室审核。涉及跨部门的异议处理,由宁德市奖励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推荐单位协助,其处理程序参照前款规定办理。
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未提出调查、核实报告和协调处理意见的,该项目不提交评奖。
四十一、宁德市奖励办公室应当向宁德市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报告异议核实情况及其处理意见,交由宁德市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裁决,并将裁决意见通知异议方和推荐单位。
四十二、异议自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和候选人公告之日起90日内处理完毕的,可以申报本年度授奖;自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或候选人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处理完毕的,可以提交下一次评审。

授 奖

  四十三、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根据专业
  评审组的建议,作出的获奖人选和奖励种类及等级的决议,报宁德市人民政府批准。
  四十四、宁德市科学技术奖励经费每年30万元,列入宁德市财政年度预算,每二年评奖一次,每次的额度为60万元人民币,由市财政专项列支,并随宁德市经济总量的增长适时增加科学技术奖励经费数额和奖金额度。
  四十五、宁德市科技重大贡献奖报请市长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宁德市科技重大贡献奖奖金数额每人15万元人民币,其中5万元属获奖个人所得,10万元由获奖个人自主选题,用作科研经费。
  四十六、宁德市科技进步奖由宁德市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
  宁德市科术进步奖奖金数额分别为:一等奖每项2.0万元,二等奖每项1.0万元,三等奖每项0.5万元。

附 则

  四十七、本实施意见由宁德市科学技术局负责解释。
  四十八、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管理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

国资发规划[2007]114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管理的通知


各中央企业: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6号,以下简称《办法》)公布实施以来,大多数企业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规定,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企业投资管理制度 ,严格履行投资决策程序,有效规避了投资风险。但是,一个时期来,部分企业投资活动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企业在负债率过高、超出企业财务承受能力的情况下,仍在盲目扩大投资规模;有的企业违规使用银行信贷资金投资股票和房地产等;有的企业进行非主业投资、境外投资、计划外追加项目和高风险领域投资活动,不按规定向国资委报告等。为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管理,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现将有关要求重申如下:

一、严格执行企业重大投资活动报告制度。

对中央企业投资活动进行监管是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要内容。按照《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企业发生以下重大投资活动,须及时向国资委报告(审核、备案)并报送有关材料和情况:

(一)企业非主业投资,包括非主业性质的房地产、金融、证券和保险业投资等;

(二)企业境外投资;

(三)需由国务院批准的投资项目或者需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核)准的投资项目;

(四)企业年度计划以外追加的重大投资项目等。

二、加强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

企业应切实加强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投资决策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办法》有关规定:

(一)企业总投资规模应控制在合理负债率之内;

(二)非主业投资规模应控制在企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合理范围之内;

(三)严禁违规使用银行信贷资金。

三、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为加强中央企业投资管理,对于违反投资管理有关规定的企业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企业投资活动不按照有关规定向国资委报告的,将对企业进行谈话提醒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将给予相关责任人纪律处分。

(二)企业违规使用银行信贷资金投资证券和房地产业的,国资委将对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相关责任人纪律处分。

(三)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造成重大资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企业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请各企业按照本通知要求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2006年以来本企业的投资情况,认真开展一次自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进一步健全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国资委。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OO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青岛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山东省青岛市人大常委会


青岛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1996年11月28日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 1996年12月14日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批准 2000年6月8日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修订2000年6月30日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上,因建设需要拆除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适用本条例。前款规定的区域内因土地使用权出让或市人民政府及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各县级市(以下称县级市)人民政府决定的其他搬迁项目需要迁让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青岛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城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
  青岛市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市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四区内的城市房屋拆迁行政管理工作。
  各县级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是本辖区城市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领导。
  建设、规划、土地、公安、工商、物价、文物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和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房屋拆迁工作。
  第五条 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建设与管理,遵循依法、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六条 本条例所称拆迁当事人包括拆迁人和被拆迁人。拆迁人是指依法取得拆迁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
  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及其附属设施(以下简称房屋)的合法所有人(包括房屋所有权人、行政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管理人,以下称被拆迁所有人)和被拆迁房屋的合法使用人(包括公有房屋承租人和私有房屋承租人,以下称被拆迁使用人)。
  第七条 拆迁人必须依照本条例实施拆迁,按规定标准对被拆迁人进行拆迁补偿,补贴住房改善费。
  被拆迁人应当遵守本条例,在拆迁通告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搬迁。同被拆迁房屋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应当与被拆迁人处理好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配合做好房屋拆迁有关工作。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八条 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由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以下称拆迁承办人)实施。从事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人员必须经业务培训考核,取得岗位合格证书。
  房屋拆迁资格证书和岗位合格证书由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第九条 拆迁人可以自行实施拆迁,也可委托拆迁承办人实施拆迁。拆迁人自行实施拆迁的,必须具有拆迁承办人的资格;委托拆迁承办人实施拆迁的,拆迁人和拆迁承办人应订立拆迁委托合同,报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接受拆迁委托。
  拆迁人应当按规定向拆迁承办人交付委托拆迁费,向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缴纳拆迁管理费。
  第十条 城市房屋拆迁应当按下列顺序实施:
  (一)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拆迁范围;
  (二)拆迁申请人核查房屋情况;
  (三)拆迁申请人制定拆迁计划和拆迁补偿方案;
  (四)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核发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通告;
  (五)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
  (六)被拆迁人搬迁腾地。
  第十一条 拆迁申请人凭建设项目定点通知书或土地使用权出让批准文件,提请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向有关部门发出拆迁通知,告知拆迁范围和需配合办理的事项,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二条 拆迁申请人凭拆迁通知,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核查被拆迁房屋的产权情况、使用情况及租赁情况。
  拆迁申请人凭拆迁通知,要求房屋所有人、出租人和有关部门停止拆迁范围内房屋的新建、翻建、扩建、改建、大修(倒危房抢修除外)、装修,停办房屋交易、互换、析产、分割、赠与、出租、变更使用性质手续和临时建筑的延期手续,停办有关营业执照。停办有关手续的期限为十八个月,逾期自行终止。
  第十三条 拆迁申请人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施工图纸、拆迁计划、拆迁补偿方案、拆迁补偿金专户和住房改善费存储证明等,向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申领拆迁许可证。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审定拆迁计划和拆迁补偿方案;对于符合规定的,发给拆迁许可证。
  未取得拆迁许可证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批准开工。
  拆迁人必须按照房屋拆迁许可证规定的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实施拆迁,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拆迁范围和期限。需要延长期限的,应当提前办理延期手续。
  第十四条 拆迁计划包括下列内容:
  (一)拆迁范围和拆迁方式;
  (二)拆迁补偿方式;
  (三)房屋拆迁补偿费、搬迁补助费的预算和支付方式;
  (四)拆迁补偿协议签订时间和期限。
  第十五条 拆迁补偿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拆迁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状况(房屋使用性质、产权归属、面积等);
  (二)被拆迁人情况;
  (三)补偿的具体措施;
  (四)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十六条 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之日起五日内发布拆迁通告,公布拆迁人、拆迁承办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签定拆迁补偿协议和搬迁腾房期限、临时过渡期限等。
  第十七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在拆迁通告规定的期限内签订拆迁补偿协议。
  拆迁人应当将拆迁补偿协议副本报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拆迁补偿协议示范文本由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监制。
  第十八条 拆迁当事人在拆迁通告规定的期限内,未能协商一致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由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裁决。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裁决申请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制作决定书。决定受理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裁决。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拆迁人或被拆迁人是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或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履行裁决又不起诉的,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在诉讼期间拆迁人已经给予被拆迁人补偿或提供了周转房的,不停止裁决的执行。
  拆迁当事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反悔或拒不履行的,拆迁当事人可以向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裁决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第十九条 超过拆迁通告规定的搬迁期限,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搬迁的,发布拆迁通告的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报告当地人民政府,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责令限期搬迁的决定;逾期不搬迁的,由作出决定的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搬迁,或者由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搬迁。
  第二十条 拆迁房屋有权属纠纷的,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在拆迁通告规定的期限内纠纷未解决的,由拆迁人提出拆迁补偿方案,报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实施拆迁。拆迁人应当依法办理被拆迁房屋的证据保全公证和拆迁货币补偿金及住房改善费的提存公证。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强占房屋。对强占房屋的,由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迁出。逾期不迁出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迁出。
  第二十二条 拆迁人拆除房屋应当在房屋拆除前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房屋拆除登记手续,并于房屋拆除后三十日内办理房屋产权注销登记手续,缴销原房屋权属证书。
  房屋拆迁涉及土地使用权属变更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 拆迁人应当公开拆迁补偿标准、拆迁补偿方案和拆迁补偿结果,接受监督。
  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房屋拆迁实施情况实行监督检查。
  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检查者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四条 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房屋拆迁档案管理制度和统计报表制度。拆迁人和接受委托的拆迁承办人应当加强对拆迁档案和统计资料的管理,并定期报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 拆迁补偿
  第二十五条 拆迁人应当按本章规定对被拆迁人进行拆迁补偿。拆迁补偿可以采用货币补偿方式,也可以采用房屋补偿方式。
  第二十六条 拆迁住宅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和该房屋所在区域普通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结算拆迁补偿金。
  拆迁住宅房屋,被拆迁人的原房屋(含其在本市的其他住房,下同)的建筑面积不足四十五平方米的,拆迁人应根据其差额面积,按所在区域的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结算对受补偿的被拆迁人补贴住房改善费,差额面积不足六平方米的按六平方米补贴住房改善费。原房屋建筑面积在四十五平方米以上的,按六平方米补贴住房改善费。
  拆迁私有住宅房屋,根据被拆迁所有人申请,拆迁人可以按被拆迁住宅房屋的市场评估价与被拆迁所有人结算拆迁补偿金。按市场评估价结算拆迁补偿金的房屋不再补贴住房改善费。
  第二十七条 公有出租住宅房屋的拆迁货币补偿,应当将被拆迁房屋的使用面积换算成建筑面积结算拆迁补偿金。拆迁补偿金扣除按房改有关规定购买原房屋产权须支付的价款,余款作为给被拆迁使用人的拆迁补偿,扣除款支付给被拆迁所有人。
  公有出租住宅房屋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结算的住房改善费全部支付给被拆迁使用人。
  第二十八条 私有住宅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被拆迁人履行搬迁腾房义务后,拆迁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将结算的拆迁补偿金和住房改善费全部支付给被拆迁所有人。
  第二十九条 拆迁住宅房屋,实行房屋补偿的,拆迁人应当按照货币补偿方式结算的拆迁补偿金和住房改善费总额提供价款相当的房屋给被拆迁人。房屋价款与拆迁补偿金和住房改善费总额存在差价的,应当结算差价款。被拆迁人对补偿的房屋享有完全产权。住宅房屋拆迁属下列情况之一,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补偿:
  (一)公有住宅房屋的被拆迁使用人要求实行房屋补偿的;
  (二)私有住宅房屋的被拆迁所有人要求实行房屋补偿的。
  第三十条 拆迁非住宅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拆迁补偿金按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市场评估价结算,拆迁补偿金全额支付给被拆迁所有人;实行房屋补偿的,拆迁人应当按照货币补偿方式结算的补偿金提供价款相当的房屋给被拆迁人。房屋价款与补偿金存在差价的,应当结算差价款,补偿房屋的产权性质保持不变。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由拆迁人付给一定数额的经营性补助费。
  拆迁住宅、非住宅兼用的房屋,按住宅房屋实行拆迁补偿,并由拆迁人付给一定数额的经营性补助费。
  第三十一条 拆迁依法实施行政代管的房屋,由拆迁人按本条例规定给予补偿,拆迁补偿金和住房改善费或补偿的房屋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代管。拆迁补偿协议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办理房屋的证据保全公证。
  被拆迁所有人下落不明又无合法代理人的房屋,可比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违法建筑和逾期临时建筑不予补偿,由当事人在限期内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拆迁人报请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拆除,以料抵工。
  拆除在批准期限内的临时建筑,可给予适当补偿,但批准临时建筑时规定不予补偿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拆迁公共设施及非营利的公益事业房屋及其附属物,拆迁人应当按照其原性质、原规模予以重建,或者按重置价格给予补偿,或者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规划统筹安排。
  第三十四条 拆迁军事设施、宗教设施、文物古迹和园林绿地及树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被拆迁使用人在拆迁通告规定的期限内搬迁腾房,拆迁人应当按有关规定付给搬迁补助费。
  第三十六条 拆迁人实施拆迁计划的拆迁补偿金和住房改善费必须足额到位,专户存入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银行,由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核实并监督使用。其中,属于财政投资项目的,按财政投资的规定管理和监督使用,拆迁人应将拆迁补偿金及住房改善费的存储、使用情况报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 房屋拆迁补偿协议签订后,拆迁人应当按协议约定,通知银行向受补偿的被拆迁人开具拆迁补偿金和住房改善费专项存款凭证。
  第三十八条 公有住宅房屋的被拆迁使用人有下列情况之一,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实行拆迁补偿解决住房确有困难的,经本人提出申请,可按有关规定承租原公有住房的被拆迁所有人安排的公有住宅房屋,其拆迁补偿金和住房改善费由拆迁人支付给原公有住宅房屋的被拆迁所有人:
  (一)被拆迁使用人原住公有住宅房屋租金实行减、免照顾的;
  (二)被拆迁使用人是民政部门确定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
  (三)因其他原因确无购房能力的。
  第三十九条 被拆迁房屋的价格评估,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承担。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拆迁,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拆迁的;
  (二)委托非拆迁承办人实施拆迁的;
  (三)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拆迁期限实施拆迁的,或者擅自改变拆迁范围的。
  第四十一条 被拆迁人违反协议拒绝腾退周转房的,由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或按周转房使用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五十元的罚款,并按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二条 拆迁通告发布后,拆迁人停止拆迁建设给被拆迁人造成经济损失的,拆迁人应当予以赔偿。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四条 拒绝、阻碍拆迁行政管理人员执行公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当予以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五条房屋拆迁行政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房屋拆迁管理费、委托拆迁费、搬迁补助费、经营性补助费的标准和收取、发放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普通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定期公布。
  第四十七条 各县级市的拆迁补偿标准、有关费用标准和收取、发放办法由当地人民政府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八条 建制镇和工矿区居民点的城市房屋拆迁,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0年8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已由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通告实施的房屋拆迁,按照原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