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08:11:15  浏览:853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水利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水利(水务)厅(局),水利部各流域机构:
  2002年3月原国家计委、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部署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制定全国、流域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重要城市的水资源综合规划。一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和水利部各流域机构积极行动,努力工作,目前规划的各项工作正在全面深入开展,总的进展情况是好的。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的工作要求和安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最近组织对这项规划工作进展情况进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工作进展情况不平衡,一些地方的规划工作严重滞后,与我国水资源紧缺形势和工作要求极不适应。为了进一步加快规划工作的开展,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当前,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供水不足,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影响部.分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加快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尽快制定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水资源优化配置、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的总体布局和对策措施,提出重要区域及城市的应急供水预案和供水对策,确保供水安全是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
  水资源综合规划是涉及全局、公益性的规划,其组织编制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之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及各流域机构务必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这项规划作为当…前规划工作和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规划组织和协调工作,凡是未按进度要求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的,将不再安排新建项目的审查审批工作。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规划任务和统一的,技术要求,加大对各地方部门的检查、指导,支持、配合各规划工作单位做好工作。
  二、2003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的重点是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水资源保护规划。通过调查评价,将建立起全面可靠的国家水资源工作平台,为今后的规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2003年的工作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水资源调查评价等相关规划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要建立工作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规划工作进展,并及时检查、监督和报告规划工作进展情况。
  具体从事水文勘测和规划设计科研单位,要根据总体计划开展工作,落实行政和技术负责人,组织精干的技术力量,形成稳定的工作班子,明确工作分工及落实责任,加快工作进度,保证工作质量。各单位领导要对规划成果负责,工作人员要对具体数据负责;规划技术负责单位要组织强有力的专业技术班子,对规划各阶段工作中涉及的重要技术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及时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各单位之间要加强技术协作和交流,资料成果要共享,对于工作进度滞后的单位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加快工作的计划,对于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要及时通报情况,按照规划工作技术大纲要求,尽快组织专家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要建立规划工作月报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技术工作单位每月10日前要将上月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相应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机构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每月15日前向流域机构及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出报告。
  三、为保证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央已经安排了的部分规划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全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需要,并对中西部地区给予了适当补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要将水资源综合规划作为工作的重点,优先安排、确保经费落实并及时到位。对于规划经费不落实的地方,要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经费安排计划,确保规划工作顺利实施;对于各部门之间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经费安排,各地方计委等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要从全局利益出发,协调各方面的意见,保证及时提供规划所需各种基础性资料;各规划工作承担单位要加强规划经费使用管理,精打细算节约使用,确保规划工作经费全额用于生产工作需要,严禁用于日常工作开支。
  四、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中,加强对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节水和治污、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多种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研究;对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的地区,要认真研究对策和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布局或结构等提出建议;要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及时总结经验,争取在水资源配置上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
  五、对于近年来出现持续干旱的地区,在按计划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同时,要加强对应对持续干旱对策和措施的研究,结合本地区水资源的总体布局和长远举措,认真做好持续干旱情况下的供水预案和应急供水工程的建设方案,重点保障城市的供水安全。

二00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春市测绘管理办法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人民政府
第49号


《长春市测绘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2月22日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4月19日起施行。

市长:李述

二○○二年三月十九日


长春市测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测绘管理,保障本市测绘事业顺利发展,促进测绘事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测绘活动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长春市规划部门是本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测绘行政管理工作。


县(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绘管理工作,并接受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市、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的测绘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内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 市、县(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测绘规划。根据需要编制本行政区域局部地区的基础测绘和其他重大测绘项目,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报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第五条 测量标志属于国家所有,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测 量标志的义务,对损毁测量标志行为有权制止、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损毁测量标志,不得侵占永久性测量标志用地。


第二章 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第六条 本市市区(双阳区除外)使用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和国家统一高程系统;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县(市)、双阳区可以使用国家统一坐标、统一高程系统,也可以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建立相对独立平面坐标系统的,应当先经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依照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第八条 涉外的开发区、保税区以及涉外建设项目所进行的测绘,必须采用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


第三章 地图


第九条 编制单位编制本市行政区或者本市行政区某一区域各类公开地图(包括各种纸质地图、电子地图、立体地图,各种专业地图),应当由取得相应测绘资格的单位承担,并经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经审核批准的,不得编制各类公开地图。


第十条 本市行政区或者本市行政区某一区域普通公开地图,必须由专门地图出版社出版;其他专题地图,可由具有相应资格的其他出版社出版。
出版前款规定各类公开地图的,提交出版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将样图报送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不得交付出版。


第十一条 生产、加工附有各类公开地图图形的产品,生产、加工单位和个人必须将产品附有的地图图形报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核,并按照批准的样图组织生产、加工。


第十二条 发布附有各类公开地图图形广告,必须经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按照批准的样图组织发布。普通地图、保密地图、内部地图上禁止刊登广告。


第十三条 销售者销售的各类公开地图以及附有各类公开地图图形的商品,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四章 测绘市场 


第十四条 承担测绘的单位,必须取得《测绘资格证书》。《测绘资格证书》分为四级,险甲级外,申请乙、丙、丁级《测绘资格证书》的,应当经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应当在15日内报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测绘资格证书》。


第十五条 测绘单位承担测绘任务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收费标准,不得采取自行压价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测绘市场秩序。


第十六条 测绘单位在本市承担测绘任务的,应当持《测绘资格证书》、营业执照、收费许可证、项目合同书到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后,方可进行测绘。未办理登记手续的,不得进行测绘。


第十七条 需要使用现状地形图的,应当使用已有的现状地形图,不得重复测绘编制。


第十八条 测绘单位承担城乡规划、建设项目测绘任务的,必须执行国家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地籍测量规范》、《地形图图式》和有关技术标准;承担其他测绘任务的,必须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应规范、图式和技术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九条 测绘单位提供的测绘产品必须是合格产品。测绘任务在市、县(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由市、县(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组织依法设置或者授权的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加盖"测绘验审专用章";检验不合格的,由测 绘单位进行修正或者重新测绘,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 测绘单位使用的测绘仪器和设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到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计量检测部门进行检定,未经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五章 测绘成果


第二十一条 测绘任务在市、县(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测绘单位,在其测绘成果完成并经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质量检验合格后,应当于检验合格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目录或者副本;属于应当向国家、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的,由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汇交。


第二十二条 测绘任务在市、县(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测绘单位,向其他单位有偿提供使用测绘成果的,必须报经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提供使用。测绘单位提供使用的测绘成果,必须是经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检验合格的测绘成果;禁止将不合格测绘成果向社会提供使用。

第二十三条 已汇交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测绘成果,拥有该测绘成果的单位对该测绘成果仍享有权利,其他人需要使用时,须经该单位同意,按照有关规定支付费用。


第二十四条 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及其密级,由测绘单位依据《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管理、使用,不得泄密。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的密级、保密期限的确定、变更以及解密、销毁等依照国家有关保密法规规定执行。涉及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使用人,应当到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保密测绘成果使用准许证》,并按照《保密测绘成果使用准许证》规定的内容、事项使用测绘成果;测绘成果单位不得拒绝提供测绘成果。


禁止测绘单位不按照《保密测绘成果使用准许证》规定的内容、事项向使用人提供测绘成果或者向未持有《保密测绘成果使用准许证》的使用人提供测绘成果。


第二十五条 使用测绘成果的,只能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使用人使用,其他人不得使用,使用人也不得复制、转借、转让。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执行测绘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熟悉测绘管理等法律、法规、规章,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忠于职守,秉公执法。


第二十七条 测绘 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实施测绘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相关文件和资料,进行查阅;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被检查单位进行检查;


(四)责令违法单位和个人停止违反测绘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五)查处违反测绘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监督检查人员履行职责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由二名以上的监督检查人员进行,并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使用规定的执法文书、罚没收据,按照法定的程序执法。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为被检查单位保守秘密。


第二十九条 监督检查人员查处违反测绘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行为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妨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三十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监督检查人员的管理,定期对监督检查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测绘编制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没收全部地图及违法所得,并处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十三条规定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加工、销售或者发布,没收违法产(商)品、拆除违法广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取缔。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不予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酌情限制其测绘活动和停止供应国家基础测绘成果。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所收费用5%的罚款;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对单位负责人由单位或者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人员玩忽职守,循私舞弊,贪赃枉法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申请行政复议。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长春市规划局负责组织实施。


长春市人民政府法制局


2002年3月19日

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116号


 《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柴松岳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根据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国家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成年流动人口,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情形的十八周岁以上的育龄人员:
  (一)具有本省户籍但离开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或者市区的;不具有本省户籍但进入本省行政区域的;
  (二)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30日以上的。
  本办法所称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是指成年流动人口中可能生育子女的已婚人员。
  第三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必须遵循管理与教育、服务相结合,公正、文明执法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并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本行政区域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城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劳动保障、卫生、民政、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以及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计划生育协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或者本单位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推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第七条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当地计划生育管理,并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查验成年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予以登记;
  (三)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建立联系,并通报有关人员的避孕节育及生育情况;
  (四)组织有关单位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服务;
  (五)对负有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或者配合管理职责的用人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
  (六)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依法予以处理;
  (七)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八)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
  (一)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为离开户籍所在地的成年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
  (三)按照有关规定,为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办理生育证明材料;
  (四)了解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
  (五)按照有关规定,对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中独生子女的父母进行奖励;
  (六)负责无用工单位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节育手术费的报销;
  (七)配合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依法予以处理;
  (八)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九)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成年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按照《国家办法》的有关规定,到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
  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婚育证明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审核办理;在规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办理婚育证明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责令其办理。
  婚育证明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并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禁止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
  第十条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按规定需要落实节育措施的,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落实节育措施。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因计划外生育被依法处理的,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缴清计划外生育费和超生子女社会抚养费。
  第十一条 以单位名义组织外出务工、经商的,在离开住所地前,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可以要求组织单位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
  组织外出务工、经商的单位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所招用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成年流动人口应当在到达现居住地后的10日内,持本人的身份证件和婚育证明,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查验婚育证明,对持有完备的婚育证明的,出具婚育查验证明,并按照《国家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履行登记、告知职责;婚育证明不完备的,应当要求限期补办。
  第十三条 有关部门审批成年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营业执照、就业证等证件时,应当核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查验证明,并将审批结果通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没有婚育查验证明的,不得批准。
  第十四条 组织外出务工、经商的单位应当在到达现居住地后的10日内,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与住所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签订的计划生育责任书副本。组织外出务工、经商的单位在住所地未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的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可以要求其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并将副本寄送其住所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第十五条 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镇,可以由计划生育、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联合办公,公布职责分工和办事程序,统一办理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事项。
  第十六条 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生育情况进行登记;
  (三)为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提供节育手术费;
  (四)协助处理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情况。
  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禁止招用没有婚育查验证明的成年流动人口。
  第十七条 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房主,应当配合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时,应当要求有关租借人出示婚育查验证明,并督促其遵守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发现计划外怀孕或者计划外生育的情况,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告。
  第十八条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由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定期组织检查,检查间隔期为6个月。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应当参加现居住地组织的检查。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由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向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也可以由其本人将依法取得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避孕节育情况证明的格式由省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定。
  第十九条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因特殊原因没有参加现居住地组织的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的,应当自行到现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避孕节育情况检查,并将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的有关机构应当及时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告检查情况。
  第二十条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应当按照《国家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生育证明。
  医疗保健机构在为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中的孕妇施行孕期检查或者分娩前,应当要求其出示生育证明;对没有生育证明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对经查证属计划外怀孕的,应当协助有关管理部门落实补救措施。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所必需的经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向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收取计划生育管理费。具体收费范围、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财政、物价部门会同计划生育部门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的统计及考核评估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第二十三条 在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奖励。
  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负责任,未达到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以及各地依法制定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四条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的,当事人应当及时、主动采取补救措施。有关管理部门、有关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做好教育、劝阻和指导采取补救措施的工作。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经教育、劝阻仍不采取补救措施的,有关用人单位和雇主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有关发包单位、出租单位可以根据承包合同、租赁合同的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
  第二十五条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由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向其征收计划外生育费,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向其征收超生子女社会抚养费。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后三个月内未征收计划外生育费的,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向其征收。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在一地受到处理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受到处理。
  计划外生育费、超生子女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按照《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国家办法》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的;
  (二)逾期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
  (三)拒绝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或者为其出具假证明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和雇主拒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招用没有婚育查验证明的成年流动人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房主拒不配合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计划生育管理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二条 计划生育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1993年2月20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